日期:2025-11-01 12:33
韦德体育,韦德体育官方网站,韦德体育APP下载
最近围绕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发放安全证书的事,在我国科技界和民众中引起了一些争议。我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,有的文章中称之为“干扰”是不恰当的。在此之前,我国虽先后已有转基因棉花、杨树等应用,但毕竟不是直接食用的食品,故利用这次机会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是必要的。我本人没有直接从事作物育种研究的经历,对转基因育种技术更是知之不多,但也了解,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国,对转基因产品都有一套严格的审定标准和程序,到目前为止,世界上还没有发生过由于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到健康的事例。读了报刊上有关介绍并按常识判断,我相信转基因食品像普通食品一样,是相对安全的,但也要让人们有选择权。
现在,国家已经投巨资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,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按我的认识和理解,这在总体上属于前瞻性(超前)布署,将以巨大的潜力引领未来,对于增强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,支撑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这是大势所趋,非搞不可。但同时要对其作用作出确切评价,不应笼统声称或承诺,这类项目在解决我国近期(譬如2020年以前)农业发展,特别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可起到关键技术作用。
原因是显而易见的。到目前为止,虽然已有少数转基因作物品种实现了产业化,并在较大面积上推广(如抗虫棉、抗除草剂大豆等),但就解决世界性粮食需求这一重大问题而言,作用有限,而且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很强的“协同性”,即需要多种技术,特别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密切结合。近期内,常规育种技术(含杂交种优势的利用,如杂交玉米、高梁、水稻、油菜,以及正在研发中的杂交小麦等),仍应属主流技术。因此,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不仅只是一个安全性问题,更为紧迫的是,要在实践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,以及给社会和公众所带来的实在效益。
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,我国的作物育种方向长期以高产(含抗病虫)为主,近期开始重视优质问题。这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,但面向未来,为实现粮食均衡增产和持续增产,从现在起,应同时重视确立抗非生物逆境和资源高效利用效率,即抗逆、广适应的育种目标,特别是抗干旱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。我国拥有18亿多亩耕地,其中70%属于中低产田,亩产超过400kg的高产田不足30%,近两年属于增收年,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也不过280kg左右,但当前粮食作物育种工作多以高产与超高产为目标,对中低产田如何提升,重视不够。
一般地讲,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,从技术上应包括两个方面,一靠环境改造,二靠生物改良,但后一个方面的工作一直十分薄弱。中低产田受多种因素限制,其中干旱缺水是主要因素,占到每年因灾害减产总量的60%左右。因此,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已刻不容缓。从理论上讲,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旱节水品种的可行性很大,但实际进展中困难很多。据报道,全世界已有数百个干旱响应基因被鉴定出来,并获得相当数量转基因植株,但至今尚未获得商业用品种(美国孟山都公司宣称,2012年前后将向市场推出第一个生物技术耐旱玉米品种,我们对此抱有期待)。近期在罗马举行的国际干旱大会也指出:“基因组研究信息如此之多,但这些信息在缺水条件下的田间应用又如此之少。”这是因为作物抗旱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性状,不但是多基因控制的,而且是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的,加之当前抗旱转基因研究又多限于机理尚不十分清晰,且与高产性状存在一定矛盾(基因间存在负连锁)。故针对抗旱节水的转基因作物育种目前基本上处于实验阶段,离产业化还有很大距离,任重而道远。据此,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。
4.要加强转基因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,特别应在实现育种目标(如高产、优质、抗逆的某个特定环节)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上下功夫。应强调从技术入手和从机理入手并进。如通过植物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,以阐明特定条件下起关键作用的耐旱机制,从而确定耐旱主效基因或为多基因的有效聚合提供根据。目前,根据基因表达图谱分离、鉴定、筛选与抗旱相关的基因,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技术方向,但带有不确切性;按现有知识克隆单一基因已证明作用有限。